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化建设全面、深入、有序、良好发展,郑州团市委、市少工委自6月中、下旬开始,在全市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了“郑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化总结评比”活动,通过实地抽查、座谈交流、查阅材料、活动课评比等形式,对我市少先队活动课进行统一梳理,目前活动课开展特点如下:
一是以校本课程为切入点,构建少先队活动课程体系。如惠济区八堡小学少先队从 “礼仪教育、时代新形式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教育、体育艺术、少先队阵地、基地教育”设置课程入手,把活动作为一门学科,分年级段分学科有机地整合少先队进课堂活动科目,编写少先队活动教材,制定课程目标和课程纲要建设计划。做到活动有师资、有计划、有教案、进课堂,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同时开辟了“书法、舞蹈、花样跳绳、少林拳操、经典诵读、计算机、绘画、布贴、泥塑、剪纸、唱歌”等10多个红领巾社团活动课程,有效吸引全校少先队员全员参与。
二是以社团为抓手,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增添多彩内容。我市少先队小社团约有2万个,各少先队组织均能以社团为抓手,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化,不断为少先队活动课增添丰富多彩的内容。如,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把社团活动课程作为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的重点组成部分,通过《优胜路小学红领巾社团活动课程方案》,积极落实“两级目标四步走”的实施规划,设定“班级社团+特色社团”的组建模式,克服了学生较多,场地有限,教师资源不足,课程内容开发难度较大等诸多困难,实现了社团活动课程“全员化、草根化、平民化、常态化”目标,构建了4大类别社团活动系列:学科拓展类、社会实践类、科技创新类、体育艺术类,组建了56个社团,并且吸纳了热心社团活动的家长和社区专业人士资源,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丰富的资源。
三是以校外教育基地为依托,拓展少先队活动课程新途径。市少工委命名了郑州市博物馆、市科技馆、青少年宫、河南省地质博物院等少先队活动基地,依托少先队活动基地开展少先队活动,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拓展了新途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同时,各级少先队组织也建立了校级少先队活动基地。如,金水区建立了郑州市图书馆、花季雨季动漫基地和人民公园等校外活动基地;惠济区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因地制宜建立了生态园种植基地、保护母亲河环保基地、敬老院学雷锋献爱心基地、郑州市戒毒支队学法基地等四个少先队活动基地,扩大了少先队的活动范围,提高了队员们的综合素质。
四是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实行分类引导,分层教育。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实施少先队活动课程,即在总体上把握内在的整体一致性,又突出每一层的重点与难点,分层推进,分层教育,有效衔接。如,郑州市中原区郑上路小学通过分年级“学习队章”来培养少先队员组织意识。一年级从“我们的标志”入手,重点进行向往少先队、热爱红领巾的教育,开展“我的红领巾之梦”活动。二年级从“我们的队旗”入手,进行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教育,开展“我的红色电影梦”活动。三年级从“我们的队歌”入手,进行少先队历史的教育,开展“我的红歌梦”活动。四年级从“我们的队名”入手,进行少先队组织性质的教育,开展了“光荣的少先队”知识问答赛活动。五年级以“我们的队礼”入手,进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教育,开展“我是少先队礼仪小标兵”活动。六年级进行“我们的队风”教育,通过举行“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少年”演讲比赛、“队风”绘画展示比赛活动,激励队员争当好少年。
五是以自主性为关键,让少年儿童在活动课中获得快乐。少先队活动课程既是充分继承少先队组织的好传统,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设计一堂好的少先队活动课必须贴近少先队员特点,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把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做得有意思。如,郑东新区如意路小学开展的“科技改变未来”少先队中队活动课,在辅导员的引导下以少先队员作为主体,组织全中队少先队员共同讨论、设计活动课的形式和方式,大家集思广益采取了科技带来的未来生活小品、展示少先队员科技小发明,展示创意科技绘画等新颖的、少年儿童乐于参与的形式,用孩子们的语言和思维特点,把队课上的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队、小队的特色。
通过此次的活动,郑州团市委、市少工委对我市少先队活动课程化有了较深的认识,明确了目标,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总结评比为基础,继续抓好试点,进一步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的新载体、新路子、新方法,使活动课程真正为少先队员健康、快乐成长助力加油,全面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