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中学举行农民工子女座谈会
没有鲜花,没有欢笑,只有如潮的掌声。偶尔,你会看到有些同学眼中噙着泪,但他们的眼睛中透出一股坚毅,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是笔者在106中学农民工子女座谈会上看到的情况。
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106中学初一年级的100多位农民工子女及部分学生代表在阶梯教室里度过了他们最后一个儿童节。学校在这里举行了题为“自强不息,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的农民工子女座谈会。
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一首《心里话》让很多人落泪,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农民工子女的求学现状。今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五一期间到河南考察时曾专门了解并叮嘱地方政府做好这项工作。六一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山西农村专程看望留守儿童,都显示出了党和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儿童的关心。
106中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学校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在入学、收费、学籍管理、评优评先等方面都做到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将家庭困难的农民工子女纳入“两免一补”范围,真正做到了使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而且,学校还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尽快适应城市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优秀班主任黄枫熙老师在座谈会上与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她说,带着对故乡的依恋,对城市的向往,你们来到了106中学,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孩子纯朴、不甘落后的品质,你们眼中没有城市孩子迷恋于网络的那份混沌,更多的是出水芙蓉般的纯净。或许,你们一家人仍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书房。但贫穷不是你们的错误,虽是苦难,却是你们的启明星和精神食粮,相信你们会用知识来改变你们的人生。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可以选择的,只有未来的路。黄老师的一席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阶梯教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106中学党委书记王瑞在座谈会强调,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学校,106中学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子女就学工作。
据悉,106中学下一步将为每一名农民工子女建立一个档案袋,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从品德、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对他们给予全方位关注,使他们能健康成长,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