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详情
详情
详情

管城区团委在十八里河调研报告

时间:2010-09-02  来源: 
 

 

 

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本地区青年

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形势下,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不断创造促进创业的有利环境,大力培养劳动者的自我发展能力或提高自身的造血机能,也就是说要依靠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国民充分就业。而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切实满足青年实际需求,维护青年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飞跃,当代青年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由配角走向主角、由边缘走向核心、由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创业已经成为青年的历史责任和品格特征。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引导、教育青年积极参与经济建设,自觉创业,把开展团的工作与促进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团的工作成效的标准和尺度,努力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先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团组织如何服务青年创业就业

一、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知识保障

     在知识经济社会,学习知识、积累知识、应用知识已成为青年创业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团组织应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为创业奠定知识基础,搭建知识平台。一要引导青年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宗旨,向青年大力宣传创业创新活动的意义,科学把握创新与青年的关系,创业与学习的关系;强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不断提高青年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拓展学习途径,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先进青年事迹报告会、开设“青年论坛”等形式,加强青年的知识学习,优化青年的知识结构,提高青年的学习热情。二要构建学习阵地,丰富多载体的学习手段。为发挥青年群体的学习优势,可以成立一些青年技术协会组织,定期开展一些专题学习会、攻关研讨会、现场技术表演赛等活动,有效地带动周围群体的学习。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社会的媒体优势,通过因特网、电化教育媒体等特色学习载体,拓展青年的学习渠道,带动青年群体自觉学习。

      二、提高团组织服务能力

      1、优化青年创业的环境。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青年创业,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强化团组织凝聚青年的职能。建立健全团及其外围组织网络,增强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共青团引导和帮助青年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广泛建立团组织和以团组织为核心、团员为骨干的青年社团,做到哪里有青年创业的足迹,哪里就有共青团教育服务青年,哪里就有青年社团吸引凝聚青年。

3、培植组织青年创业的骨干力量。广大团干部是团的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引导青年创业的骨干力量。“打铁还须自身硬”。团干部必须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和带动青年,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团结和感召青年,以自己的素质能力去服务和赢得青年,在青年创业过程中努力当好引导者、组织者乃至示范者。为此,团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党性觉悟。善于用历史的眼光、未来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做青年所需,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要不断拓展素质,成为复合型人才。努力掌握有关市场经济的政策和法规,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技能,摸准市场经济的脉搏和规律,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有资格引导和带领青年在市场经济海洋中拼搏,才有能力组织、帮助青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

4、增强团组织服务创业的能力。在青年创业创新行动中,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团的组织网络优势,多做穿针引线、协调推动的事,发动社会力量做好服务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团组织应定期调查了解,分析研究青年创业就业的方向、困难及需求,并从他们的具体要求入手,多做下情上达的工作,向党和政府积极反映青年的愿望和呼声,以争取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大力推动青年创业就业经验交流,为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探讨提供机会。大力宣传创业就业成功事例和经验,营造氛围,激发青年创业的积极性。

     三、提高青年创业的自觉性

首先,要明确引导青年创业的含义。帮助青年提高劳动技能、就业竞争力和自主择业能力,提高在岗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创效能力。在帮助青年创业过程中,团组织应当按照“政府所想,青年所急,共青团所能”的原则,着眼于青年创业意识教育,突出创业技能培训,提供指导性服务,并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切实为青年创业做实事,做好事。

其次,要切实转变青年的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培养和增强创业意识,是做好青年再就业和创业的首要环节。要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挖掘青年的创业潜力,激发他们内在的创业激情。毋庸讳言,就业观念落后、创业热情缺乏是制约下岗青年再就业的重要主观因素。要进一步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年增强创业的紧迫感、自信心和自觉性。

四、扩大青年创业的影响和效益

在青年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重点抓好青年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这既是对青年创新成果的肯定,同时也能使青年创新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得到实现。团组织可以定期举办青年创业成果及优秀青年创新论文发布会,作为转化应用青年创业创新成果的主要内容;以不定期召开青年创业创新专项活动经验交流会,作为推广青年创业创新成果的主要形式;以共青团组织区域化管理和服务,作为推广青年创业创新成果的关键手段。这样立足实际,通过横向推广应用、纵向转化嫁接,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创新,更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推动和发展经济建设的一种体现方式。

五、为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促进和保证活动的健康开展,团组织应该结合实际,注重在实践中认真探索,逐步建立并规范完善一套运行机制,特别是完善激励机制。为切实提高青年参与创业就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保障活动的长远发展。青年创业就业活动具有长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需要花长时间、大精力,因此,建立一些激励制度,不但能够提高青年的参与积极性,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障和奖励。团组织可以典型推广、争取政策扶持等多种手段向创业的青年人才倾斜,从而提高青年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热情。

我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具体情况:

一、基本现状

一是外出打工的较少,大多能够达到劳动力本地消化。本地区企业较多,企业大多先在占地村周边招工,能够解决不少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引不少外地青年来当地打工、就业。二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多是联合其他单位或部门开展培训。团组织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主要是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或通过企业团组织或依托当地农合组织开展以职工岗前培训、安全生产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农业科技培训等为主的培训活动。三是企业职工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职工也占很大比例,很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本地农村青年回乡就业,成为企业职工。同时也吸引不少外地高学历人才到当地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青年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存在一定不劳而获的思想。由于经济较为发达,能够解决当地很大一部分劳动力就业,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相对不多,另外部分农村青年存在一定恋家守土、懒惰散漫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总想轻轻松松挣大钱。

2、农村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对共青团的认可度不高,团组织作用的发挥还不是十分充分。有的地方的农村青年在就业创业方面不太认可共青团,遇到问题只找劳动就业部门,导致团组织只能联合劳动就业部门或劳动技术学校开展培训活动,限制了共青团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且在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形式上较为单一,主要是培训,其他形式的服务较少。

3、信息少。由于共青团不是主要的就业创业职能部门,信息来源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用工动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情况,难以实现劳动力和岗位的有效对接。

三、做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

1、广泛宣传,引导农村青年转变观念。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和网络优势,借助媒体力量,大力开展宣传。从转移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宣传着手,力求通过宣传,使农村青年转变观念,在就业创业方面增强对共青团的认可程度。

2、做好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各类培训机构较多,团组织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市场变化,采取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网络各种培训机构,搞好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和就业本领。

3、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和劳动就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科技信息和其他政策信息,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

4、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新举措、新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增强农村青年的致富本领和就业能力。

版权所有 郑州市青少年阳光网 Copyright 2085 - 2019. shangdu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