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11年7月10日至7月19日,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友会赴河南开展第三期“知行万里”暑期实践调研活动。
在过去连续两个暑假,团友会曾先后赴江西共青城、广东佛山和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延安市、宝鸡市开展了第一期和第二期“知行万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均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活动成果。活动连续两年被北京团市委、北京市学联评为“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等,受到了新华网、新浪网、共青团中央官方网站等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团友会此次赴河南的实践调研活动,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并在基层和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意,培养责任与感恩意识,真正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重点深入农村,了解基层农村青年现状、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情况。6月20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新清寄语团友会实践团队:“深入社会求真理,学以致用惠人民。”
河南援农网为实践团队深入农村调研活动提供了平台。我们一行走访了河南新乡卫辉皇甫村、卫辉清水河村、安阳滑县,在了解农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同时,深入了解了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在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上的新模式。
“山路十八弯,直到最农村”是我们到农村去的真实写照。一路上,车子连续几小时行驶在尘土飞扬的曲折村路上,还经过几座风雨飘摇的小桥,让队员们都捏了一把汗。实践团队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走进农村,心情是忐忑的。
满怀着对基层农村的期待、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民的深刻崇敬,实践团队朝气蓬勃地踏上农村土地,时刻践行着“根扎大地,叶耸云天”的精神。当闻到乡土气息、听到鸡鸣狗吠,无以言表的亲切之情扑面而来,一抹厚重的乡情至今挥之不去。
二、青年就业创业背景下的援农网络模式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团友会实践团队在新乡卫辉皇甫村、清水河村和安阳滑县进行了农村青年现状调研,走访了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并对驿站信息员进行了深入采访。在感觉到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援农网布置网点的用心和不易。
实践团队在探访援农网信息服务点的过程中,了解到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功能包括“产品服务”、“会员系统服务”、“广告服务”、“信息中介”、“劳务中介”、“人才培训”六项。此行深入调研,我们重点了解了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在“田间专项科技服务队”、“产品服务”、“广告服务”、“人才培训”四方面的实施情况。
1、援农网田间专项科技服务队
实践队员们对“田间科技专项科技服务队”项目尤为感兴趣。就相关问题向吴文新总经理进行提问咨询;并采访了皇甫村分站站点信息员韦清胜、清水河村分站站点信息员裴永民,了解服务队在农村的开展情况和农民反响。
据了解,新乡卫辉市皇甫村有四百多户人家,在援农网皇甫村信息员的组织号召下,在原有的“捉鸡队”的基础上已形成了十几人的“田间科技专项科技服务队”,并不断有人加入。信息员在需要时把大家组织起来,遇农忙时,帮助家中人手不足或有人在外务工的农户进行春种、秋收、打药等活动,并在村民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其解决一时之需。服务过程中多为公益性质,在与当地农民协商后,仅适当收取少量费用,如打一瓶农药或给一亩地打农药仅收取5元费用,直接分给打药的服务队人员,援农网信息联络员虽为中介人员,却并不从中抽取提成。
无独有偶,卫辉市清水河村也在援农网信息联络员的牵头下,组成了“田间科技专项科技服务队”。清水河村有三百多户人家,服务队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发展,村中有一半农户愿意“有困难找服务队”,“农忙时找服务队”。
如此一来,村民觉得服务队好、值得信任,便口口相传,更把援农网服务驿站看做国家惠农政策在本村的驻点;服务队人员一方面帮助村民解决近需,另一方面用劳动获得合理收入;受到了村民的尊敬认可,提高了在村民中的口碑和威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妥善安置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解决了留守家庭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了农村基层的稳定。
党和政府在维护农村基层稳定的问题上一直十分重视,为广开农民就业渠道,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通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民工返乡创业和投身新农村建设,以及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扶持。
援农网田间信息专项服务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是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有效形式,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惠及基层农民。
2、产品服务
援农网的“产品服务”项目,我们专门采访了援农网吴文新总经理。得知“产品服务”即“科技产品下乡服务”,是以数码科技产品为主导,家电产品下乡相结合,其它科技产品逐步推广扩充,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又为农民朋友带来消费实惠与勤劳致富契机。
吴总介绍,援农网已与部分商家合作,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低出市场价的价格通过援农网络平台销售部分家电下乡产品。当日我们打开援农网产品销售网页查看,并走访当地电器销售点,发现援农网上销售“方正”笔记本电脑的家电下乡产品竟比市场价低出了三百多元。
现阶段,援农网“产品服务”虽项目仍刚刚起步,受网店驿站数量和企业影响力限制,还不能与所有大型较多企业达成合作。采访中吴总表示:援农网一定会本着“质量优先”的原则,上销售值得农民朋友信赖的产品,让农民“买产品,得实惠”,打好农民信任的基础。在逐步拓宽网点覆盖的基础上争取与更多企业合作,争取以更低的价格拿到更多的科技产品,最终我们还是要惠农。
3、人才培训
在“人才培训”项目上,援农网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他们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通过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援农网从09年至今,也在人才培训项目上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很多培训活动。
我们认为,此点十分可圈可点。援农网从开始布置信息点到今年七月,已经进行了四次信息员上岗前培训,培训吃住行费用均由援农网提供。这次我们接触的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信息员的,发现大多为接受了援农网于五六月份信息员培训后上岗的。通过培训,信息员了解援农网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项目。培训后合格的信息员,援农网将为其免费添置笔记本、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便于信息点工作的开展。
上岗的信息员每月拿到1000元的基本工资,加上部分提成,信息员们大多每月能拿到1000到2000元不等的收入。信息员工作耗时不多,大多信息员只是将此当做副业。我们采访到安阳滑县的一名女信息员,一个月光是在援农网信息员一项的收入,最多的一个月就将近2000元,很让当地村民羡慕。
援农网的信息员“人才培训”模式让我联想到青年就业创业实践中的“订单式培训”,即“企业用工需求→团组织→潜在就业青年→培训机构→企业用工”的闭环的工作过程。援农网信息点模式跟“订单式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少了“团组织”这一环节,但其实援农网河南团省委农村部有合作。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布必将联合河南团组织找到共同发展的道路。
此外,订单式培训具有以企业用工为前提,以技能需求为导向,以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共青团为纽带的特点。服务青年的过程,也是对青年再组织化过程。利于人力资本开发;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利于降低市场搜索成本。
但存在需求动态性;组织渠道不畅;青年预期偏好;基层资源欠缺等问题。我们建议援农网应格外注意,用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模式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明确重点群体;建立示范基地;建立联络渠道;借助行业力量。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4、广告服务
我们了解到在援农网信息服务驿站的各项服务中,广告服务是最大的盈利点。广告形式包括线上的互联网广告,和线下的实体驿站广告。而实体驿站广告业务又是他们的核心优势。
目前农村以家电类、农资类、建材类为主要消费品,而且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惠农政策,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群众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很多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动用大量人力财力开发农村市场,为企业发展铸造强有力的发动机。而农村广告投放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农村目前的广告投放方式有:电视、广播等,而农村有线电视安装率普遍较低,广播收听人群单一,广告效果欠佳,援农网正是瞄准了这一欠和谐的供需关系,适时推出了援农网驿站广告业务。
援农网驿站广告主要利用信息员配备的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夜晚在户外播放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戏曲等文化娱乐节目,中间插播企业视频广告和宣传片。巧妙地将企业广告融入到农村文化生活中,既通过这种有意义的方式充实了村民闲暇时光,又为信息员增加了企业广告播放收入。而且收看人群稳定、乡情浓厚、可信度高。
安阳滑县援农网信息员杨冰冰说:一到晚上,在自家门前摆好电脑和投影仪,开始播放电影时,家门口就被围得水泄不通,附近的乡亲们都搬着小板凳,拿把蒲扇,围在一起看电影、话家常,邻里之间越走越近了,关系也越处越融洽了。
除了播放广告外,还通过信息员为企业发放宣传单页、试用样品、效果示范等。省去了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走乡串户的奔波之苦和巨额开支,而且通过当地村民做现身示范,效果要比商家自导自演效果可信得多。
吴总在谈及广告服务时说:“现阶段,我们还是以投入为主,找我们的广告还不多,广告收入自然就少。但广告服务是我们的主要盈利点,我们会把眼光放长远。先做好基础,大量布信息点,一定的时候就不愁没广告了。而且到时候我们的广告效果是肯定要比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要好得多,一个企业通过援农网一夜之间打开农村市场也不会将是一个传说”。
5、其他
除此之外,援农网信息管理模式,后台监督平台,会员系统服务,信息中介,劳务中介,信息员发展制度等也都是很有创新性。
6、总结
中国目前总体处于具有人口红利的时期。客观看,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加之城镇新增劳动力增多,进城务工劳动力数量增多,技术进步的挤出效应,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在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应。如通过扩大投资实现经济增长促进就业;通过对企业减轻负担和加大扶持等措施稳定就业岗位;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广开农民就业渠道等措施促进就业;采取积极的措施扩大大学生就业的“五轮并驱”的就业政策。
我们知道青年是新增就业创业的主体,就业创业是青年最普遍、最紧迫诉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任务。团中央推进青年就业创业“五轮并驱”,包括: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城乡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城乡青年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基金、YBC和KAB创业项目计划。坚持普遍性原则。服务青年最普遍、最紧迫的需求,进而实现两个全体青年政治目标,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从我国创业态势的创业区域差异上看,创业活跃度与经济增长快表现为正相关,而河南省属于“不活跃地区”,援农网创业实属不易。
可喜的是,2009年1月5日,河南援农网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命名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09年1月8日,河南援农网又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如今,从创业环境(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有形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创业文化等方面)来看,援农网在河南乃至全国的优势得天独厚。加之援农网模式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该大有作为。
三、后记:关于创业
创业既能带动就业,又能促进经济增长。郑州文新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建者、援农网董事长吴文新就是一个创业的典型。
我们得知,吴文新董事长是中国农业网站十大领军人物,是2007年河南省十大创业之星,2008年河南省创业风云人物,2009年第十三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南省青联委员、河南省青农联副会长。可谓事业名誉双丰收,如今仍为企业发展身体力行、奔走忙碌,这种创业的态度、坚忍不拔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也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了榜样。
实践团队深入农村的过程中,吴总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这个标准的“农民企业家”总能在农民家中放下架子,与农户深切交谈,常露出属于农民的淳朴笑容,如他常说的:“我是农村出来的!”从吴总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感觉到,他的确是“农民的儿子”,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做一些事,回报农村,想百姓所想、帮百姓所需,并影响更多的人发扬‘援农、助农、扶农、帮农’的援农精神!”一路上,我们都很敬佩吴总,也羡慕他可以在回报家乡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我想这正是他的“衣锦还乡”吧!
时至今日,经过烽火初创阶段的援农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但仍面临很多挑战。我们相信,这样一个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充满活力的企业定会砥砺奋进,岁月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