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详情
详情
详情

关于开展2013年暑期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的通知

时间:2013-06-28  来源: 

市属各级团组织、县(市)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抓好我市青少年暑期安全自护教育,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共青团郑州市委、郑州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市暑假期间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

        一、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二、活动时间

        2013年6月下旬至9月

        三、活动内容

        1、开展自护教育进校园、进班级活动。邀请专业机构、自护教育专家深入各中小学,通过开展自护讲座、专题咨询、紧急避险演练等形式,宣传普及危险防范和应急自救等知识。动员学校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组织,通过召开主题团队会、举行主题班会、撰写自护题材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讲述心得,交流经验,提高自护意识和能力。要确保覆盖到每一名在校中小学生,尤其要注重增强他们对不明身份人员和安全隐患的警惕性、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2、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护知识进社区活动。以城乡社区为主阵地,通过印制发放青少年自护卡(折页、手册),设置宣传栏,开展自护宣讲等形式,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宣传青少年自护常识。依托报刊、网站、社区宣传栏等开辟青少年自护知识专栏,以自护故事、情景演练、话题讨论等形式,提高青少年的防范意识。

        3、发布“2013年度暑假青少年自护提示”。在2013年中小学暑假期间,针对假期频发的青少年安全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阵地,特别是网络、手机短信、QQ群、手机报、微博等新兴媒介,集中发布自护提示信息。各地要积极协调本地区媒体进行广泛发布。

        4、积极开展青少年自护体验活动。各县(市)区团委要紧紧依托法制教育基地、自护教育基地、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中心等载体,以暑托班中队、夏令营、社区小队等形式,通过开设自护训练营、训练班等,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方式,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向青少年教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主题活动。同时组织开展火警、地震撤离等防灾避险体验活动,使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熟练掌握避险自护技能。

        四、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务求实效。各县(市)区团委、预防办要充分认识青少年自护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举措、强化督促检查,力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暑期平安自护活动成为青少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2、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各县(市)区团委、预防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大力整合资源,开展社会化合作,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此项活动的支持。同时,要力求达到内容科学化、师资专业化、管理制度化、使用便捷化、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人员安全,保证青少年自护活动的顺利开展。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市)区团委、预防办要充分借助各级新闻媒体和团属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使2013暑期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青少年自护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深入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有效做法,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青少年成长氛围。各地开展暑期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有关情况请于2013年8月30日前报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 系 人:郑  涛

        联系电话:0371--67185142

        电子邮箱:zztswqyb@163.com

        附件:1、“2013年暑假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内容
                    2、“防溺水常识”内容

 

                       共青团郑州市委       郑州市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6月26日

 

附件1:

“2013年暑假青少年自我保护提示”内容

★学习预防家庭火灾的常识,掌握电线电器起火、油锅起火、液化气起火等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家里发生火灾时,如果有浓烟,应尽可能俯身或爬行出门,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开门时用衣物或毛巾将手包住,以免烧热的门把烫手。

★独自在家时,要关好门窗、锁好房门,防止盗贼潜入。当有人敲门时,一定要问清来意,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当坏人欲强行闯入,可到窗口、阳台等处高声喊叫邻居或打报警电话。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在假期暴饮暴食。注意食品卫生,尽量在正规市场、超市购买食品,留意卫生、工商等权威部门发布的食品卫生安全提示,不食用没有安全保障的食品,防止食物中毒。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尽可能结伴而行,并告诉父母目的地、回家时间和出行同伴。不乘坐超员车辆、非法营运车辆、无牌证车辆,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学生假期返乡时,不要带大量现金,人多拥挤时,不要只顾抢购车票而忽视财物安全。

★不赌博,不吸食毒品,不看不健康的出版物;未成年人不吸烟,不饮酒。

★未成年人不进入营业性歌舞厅、游戏室、录像厅和网吧。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与网友讨论不健康的话题,慎重会见网友。

★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时,不拥挤、不起哄、不制造紧张或恐慌气氛,防止出现踩踏事故。遭遇拥挤的人流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或顺着人流走,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如果鞋子被踩掉,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以免被人流挤倒。被人流挤倒后,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未成年人遇到抢劫等侵害时,要依靠智慧,应以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为首要原则,不要过多地顾及财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硬拼,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关键时应大声呼救,及时报警。

★做好防暑降温,一旦有中暑症状时,应避开阳光直射,采取必要解暑措施。

★遇到雷电、暴风雨不能树下躲藏,不接打手机;遇到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应远离危险地带。

★外出游泳注意安全,不在户外池塘、湖泊等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

★不饮用、食用陌生人送给的饮料、食物,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外出旅游时,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保留导游和同行人员的电话号码;旅游时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贵重物品放置饭店保险箱;行李物品不脱离视线;出入饭店房间随手关门,不让陌生人进入房间。

★自助旅要结伴而行,按不同气候、地区、出游方式,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常用药品、证件和通讯工具,尽量不在野外过夜。

★勤工俭学时,通过合法中介机构或者学校组织联系,应签订劳务合同,增强防范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境,可以通过诉说、交流等方式来疏缓生活中的不适感。与家人闹矛盾,不要离家出走,避免给坏人可乘之机。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要紧张、害怕、回避,可以和家长、老师、朋友沟通交流或向专业机构咨询。

★遇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电话,并保护好现场和物证。报警时要讲清楚案发具体地点或明显建筑物等。如果你是处在和坏人周旋的危险中拨打110,应注意隐蔽和轻声。

★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积极参加青少年自护教育,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附件2:

“防溺水常识”内容

        一、游泳安全要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露营、钓鱼、野外活动如靠近水边时,应严防小孩意外落水,海边或户外游泳要防止晒伤及脚底刺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和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不宜游泳,容易体力不支出现危险,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身体虚弱蒸完桑拿后,不要下水游泳,一冷一热,容易体力透支和抽筋;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淤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和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7.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8.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二、预防和处理游泳时下肢抽筋的方法: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2.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4.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5.对于手脚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则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为止;   

        6.若是小腿或脚趾抽筋,先吸一口气仰浮水上,用抽筋肢体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肢体的脚趾,并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肢体的膝盖上,帮助抽筋腿伸直;   

        7.要是大腿抽筋的话,可同样采用拉长抽筋肌肉的办法解决。   

        三、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四、溺水后急救方法: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版权所有 郑州市青少年阳光网 Copyright 2085 - 2019. shangdu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