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维权与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大限度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竭诚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具体体现。2005年8月24日,共青团郑州市委正式开通了“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热线”。一年多来,12355热线坚持公益性的发展道路,边探索边建设,深化工作内容,拓展服务手段,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以及青少年权益维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坚持项目化的运作模式,突出专业化服务理念
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热线于2005年8月24日正式开通。12355成立初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心理、法律、青少年教育专家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采取轮流坐班的工作形式,开展热线接听工作。工作开展中考虑到维权、心理咨询工作的特殊性,也为了便于人员管理和热线的长远发展,于2006年10月成立了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热线管理中心,在团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2006年4月5日,在郑州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现场会上,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姚待献点击开通“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郑州12355咨询网是继12355热线以后,依托现有工作机制和工作需要,为我市广大的青少年提供的又一个与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沟通的平台。网站包括新闻动态、法律法规、权益维护、在线咨询、学术研究、典型案例、心海导航、焦点关注、青春论坛等16个版块,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可以登陆网站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在线咨询。这标志着12355工作向纵深化、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截止目前,郑州12355拥有专业特长志愿者200余名,专职工作人员13名,他们以“真心、真诚、真爱”为服务理念,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工作,赢得了主管部门、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为促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还专门购置了儿童潜能开发系统、青少年心理测验系统以充实心理测试资源,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了《咨询师和电话记录员工作守则》等相关制度,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资源名录库。一年来郑州12355共接听、接待近17893人次的咨询与来访。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网总访问量突破10000余人次,论坛注册800余人。真正做到了倾听青少年心声,维护青少年权益,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郑州12355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体工作人员和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紧密围绕心理咨询服务和青少年权益维护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1、深入进行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青少年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12355也接到了不少有轻生念头的热线电话。06年3月7日下午12355在接到的河南一欲轻生少女从北京打来的求助电话后,迅速做出反应,在与团市委领导协商后,袁林方和芦汤军两位咨询师以最快速度赶到北京,找到女孩,对她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和疏导,最终把女孩接回郑州。此次救援行动牵动着众人的心,吸引了《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河南商报》、《郑州电视台》等省市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他们根据每天的进展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其中《河南日报》更是把咨询师、志愿者作为主人公,以记者日记的形式做了整版报道。
进入五月份,中考、高考成为关注焦点,考前、考后综合症凸现,12355热线也接到了许多家长和考生打来的咨询电话。河南电视台也两次携高三学生及家长走进了郑州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就考试心理压力问题进行采访。为了更好的服务高考考生,化解他们的心理压力,12355与相关媒体协作开展了“12355高考解压活动”,专业心理咨询师24小时坐守热线为考生减压,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成功治愈了一名高考学生因心理紧张而造成失语,新闻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深度报道。
2、扎实做好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随着暑假日益临近,大学生假期打工被骗的事例经常见于报端。由于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自己的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利诱,他们掌握大学生的急切心理,许诺优厚的条件,并且表现出诚恳急切找人的态度,致使涉世未深的学生们上当受骗。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热线中心五月中旬相继接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师专等多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打来的热线电话,哭诉他们在寻找兼职工作时被骗的经过。12355及时为这些受骗的大学生提供法律帮助,并有效利用媒体告之更多的学生,同时在12355网站上增设“家教家园”栏目,并举办了我市首次“手相牵、心互助、技更强、识共增”免费家教供需见面会,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3、广泛开展群众性心理维权主题活动。组织心理咨询师到郑州市监狱,为1600余名服役人员做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在06年新年前夕为61个单亲家庭举办“温馨夜晚·真情涌动——迎新年12355志愿者献爱心联谊晚会”;组织多名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进行“攀高峰·诉心声”耐力训练爬山活动;六一当天开展“12355儿童节献爱心义务咨询”活动;参与“2005为了明天——河南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参与2006河南省“青少年戒除网瘾暑期行动”;参与我市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并派出专家为群众提供戒除毒瘾的义务咨询服务;利用媒体宣传优势,与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合作就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做专题报道,与郑州晚报联合举办青少年心理问题讲座等。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主题活动,把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维权工作的关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郑州12355的社会认知度也有了显著提高。
三、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三个拓展”才能不断提升12355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
“三个坚持”一是要坚持12355社会公益性的定位,实践证明12355已经成为我市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有效抓手,已经成为共青团的外围组织,其发展方向必须选择公益性;二是坚持12355项目化的发展模式,只有把其作为一个项目来运作,才能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才能有长远的生命力;三是坚持12355资源整合的工作理念,目前郑州12355已经初步地整合了团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专业律师队伍、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媒体资源、司法队伍等多方面的资源,然而紧密度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三个拓展”一是要不断拓展12355维权及心理服务的社会广度。一方面要不断开展适应青少年维权及心理要求的主题活动,以主题活动来扩大12355的工作影响和社会覆盖面,以此来增强12355的服务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尽量使12355的服务层面更宽更广,被更多人所认识、了解和接受。二是要不断拓展服务青少年的领域。从维权问题的处理到大学生就业的困惑,从在押青年的心理疏导到单亲家庭的专项帮教;从社区管理与青少年教育的有机结合到法制教育的广泛宣传;从青少年心理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相互关系到有效引导青少年开展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推进全面展开。三是不断拓展为青少年服务的工作方式,丰富工作手段。要更为充分地利用热线电话、网站互动、面对面咨询、集中辅导报告等工作方式,充分利用12355心理辅导室、维权工作室以及中牟青少年心理培育基地等已有阵地,开展青少年专项问题社会调查,组织青少年暑期专项心理教育夏令营,开设“家教家园”青少年服务平台、举办心理咨询研讨沙龙等等,以适应青少年需求的多种方式和手段,深入青少年心灵,了解青少年所思所想,打开心结,解决心理及维权问题,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
经过近一年的辛勤努力,郑州12355已经逐渐成为广大青少年的“良师益友”,成为青少年依法维权的“连心桥”,健康成长的“开心锁”,家庭教育的“好帮手”。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责任所趋,义务所趋,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紧扣时代特点和青少年发展的要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