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水、帐篷……生命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除此之外,河南还有一股力量,深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重拾自信,重逢笑容,他们是来自河南郑州的心理专家志愿团,他们的团旗上飘扬着“12355”。
写好“遗书”上前线
20日出发,21日凌晨抵达,都江堰的土地上,飘扬起“河南郑州12355灾区青少年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以下简称专家团)的旗帜。
专家团的总领队魏东,是郑州团市委权益部部长,这个不大不小的“官儿”,却有着不平凡的履历,“98抗洪”中,他曾是一名光荣的子弟兵。这个“老兵”,在这次震灾面前也毫不退缩,但魏东是个孝子,出发那天刚好是母亲的生日,怕老人担心,只说自己到四川慰问,不敢说出实情。魏东心里清楚灾区的现状:余震不断,时刻存在危险。他就写了封信,交给单位同事,如果遇险,把信交给家人。魏东在信中告诉二老,自己还有32万元存款,如果遭遇不幸,一半给父母养老,另一半作为团市委希望工程的经费,资助灾区校园重建。 魏东说:“国家有难,青年当先,作为一个‘老兵’,越是危险地方,越要往前冲。” 来灾区的路上,魏东才知道,原来专家团的队伍中还有“同道中人”—王艳,她来之前也写下“遗书”,交给朋友。
我要死了 凭“天珠”来认我
张莹,从事教育事业,有份优越的工作,有个幸福的家庭。
她左手手腕上,带着一串“天珠”,它来自西藏,是去年和爱人到藏旅游时,在大昭寺“请”回家的。 这是她的“护身符”,而张莹心理还清楚,这串“天珠”即使一份牵挂,也是一个标志。 灾难发生后,每天坐在电视机前的张莹,看到一个个遇难者面容被毁,难以辨认,她心里既悲且痛,只想插翅飞到灾区,帮助受灾群众。 丈夫一开始并不同意她去,她就利用心理学知识,先对丈夫进行“危机公关”,做通丈夫工作,还扬带左手开玩笑说:“我要不幸死了,你就凭这串‘天珠’来认我。” 3岁般的女儿也舍不得妈妈,张莹就说问她:“妈妈要去支援灾区了,你怎么支援妈妈呀?” 女儿回答:“做个听话的乖孩子。” “那你要想妈妈怎么办?” 女儿端起小脸想了想:“想妈妈了,我就忍着。”
河南力量 让心灵微笑的力量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哪怕沉默也是歌,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心理专家们和受灾群众齐唱这首《天佑中华》,心中升腾起的是希望和力量。
食物、饮用水、帐篷……从河南源源不断而来的生命物资,让灾区人民感到温暖,而心理专家精心熬制的“心灵鸡汤”,渐渐抚平受灾群众心理的裂痕和创伤:
在12岁的小子浩手捧千纸鹤,会心一笑的时候; 在11岁的庞宇,听说千里之外的郑州,会有书籍送来的时候; 在手缠绷带的王福,仍帅气十足打出“我爱你”手势的时候; 一切无需多言,幸福就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