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4时,“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乘CA4321次航班安全返回郑州,这批团中央确定的全国首批赴灾区心理康复救援专家志愿团的18名团员,通过5天的时间在四川都江堰地区开展心理康复救援工作。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在新郑机场候机时,就召开出发后的第一次会议,专家救援团根据受灾同胞的需要,分成“成人组、青年组、儿童组”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心理康复援助服务。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在都江堰地区接受四川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派遣,先后深入青城桥灾区群众安置点、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部灾区群众安置点、聚源镇中学、向峨中学、海虹小学、莲花小区、幸福家园社区、幸福家园小学灾区群众安置点等地开展灾后心理康复援助,帮助受灾群众缓解心理危机,抚平心理创伤,树立生活信心,渡过心理难关,勇敢面对生活和未来。
在地震灾害面前,孩子是最弱势的群体,亲人的离去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对孩子的心灵伤害非常大,而且他们的心理正处在成长发展中,自愈能力差,尤其需要心理康复救援,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是“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每一位心理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当“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来到在此次地震中受灾比严重的聚源镇中学、向峨中学地区时,都在学校教学楼的废墟前为在这里的逝去的师生进行默哀悼念。并且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寻找地震灾害中的幸存者,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或是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帮助灾区青少年缓解心理危机,抚平心理创伤,树立生活信心。
在学生比较集中的聚源小学,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专家们专门为同学们设计了心理康复方案,方案包括:暗示疗法、呼吸疗法、呐喊疗法、以及意念、拥抱、运动、音乐、游戏等活动,使同学们之间建立起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勇于走出阴影、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专家救援团遇到的第一所复课的小学——海虹小学时,专家们分别把孩子们分为“奥运队”、“希望队”、“雏鹰队”、“非常队”。经过数个心理活动的开展,专家们运用了有效的活动形式,孩子们渐渐开始变得积极起来,主动的要求发言和登台表演。看着孩子们的心态从不良情绪中转变过来,心理专家们感到无比的欣慰。欢快的笑声、响亮的口号、灿烂的笑容在海虹小学操场上飞扬。同时对海虹小学的老师们传授了认知法、情境转移法、阅读法等心理康复方法。
看着孩子们从震后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到心理专家们指导后的笑脸,海虹小学的校长和辅导员激动地说:“以前虽然也知道做一些心理辅导,但是这种专业的心理疏导方式却没有学习过,谢谢专家们不远千里赶到四川,教给我们这么多好的心理方法,以后我们会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心理的健康和安宁!”
海虹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陈力说,“我们在震后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作了一些工作,但不全面,不具体,不细致。今天,河南郑州青年心理咨询专家来到了咱这儿,给我们启发很多,教师也学会了许多更科学更有效的心理康复技巧。这对灾后的孩子是一份很重的礼物,谢谢郑州人啦!”
向峨中学董芝地震时正在教学楼四楼学习,教学楼地震垮掉后,埋在废墟中,海虹小学校长霍天学将其救出时已全身伤痕累累。她的班主任老师在地震中遇难了,同学朋友也失去了许多。小董芝一改往日的开朗活泼,不吭声了,仅有一些小动作。无论老师采取什么法子,小董芝就是不理会。河南郑州团市委12355心理咨询师张莹以她为个案,介绍了一套心理康复方案。一是支持他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写在信里;二是用书法、绘画与逝去的老师同学交流,而不是发呆;三是限定自己每天对其思念的时间,并逐步循序渐进的缩短时间。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也不光关注灾区的青少年,也在用心的帮助在地震中失去亲人,受到心理创伤的成年人。在青城桥灾区群众安置点专家救援团遇到了一位50多岁的妇女她丈夫前年去世,然而在这场灾难中却夺去了一直和她相依为命,被她视为精神支柱的23岁女儿的生命。这几天来,这位母亲日夜哭泣,以泪洗面,感觉到生活没有了支撑,甚至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今天上午,她在旁人的搀扶下来到心理康复专家、郑州市教研室心理教研员尚新华面前,尚老师耐心接待了这位母亲,并随即对其开展情绪救急,经过半个多小时认真的疏导和抚慰,使这位伤心的母亲失去亲人的压力等到了初步缓解,几天来第一次痛快的与人交流,情绪有了较大改观,并主动带着心理专家,走到安置点对面高地,把自己的家指给大家看,她拉着尚老师的手说,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让我心中轻松了许多。
专家团此行工作主要是对当地的受灾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以及在当地开展服务的志愿者和解放军战士做灾后的心理援助治疗,并且培养一支当地心理援助骨干力量,掌握灾区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实际状况和一手资料,为今后进行长期的心理康复援助工作提供政策建议和意见。 专家救援团还要根据灾区地区孩子们年龄、心理状况的不同,运用专业的心理疏导知识进行个体或集体的心理指导。针对受灾青少年的常见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的识别和处理,组织培训当地基层团干部、中小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等,使有需求的青少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使青少年的心理康复得到后续支持。并且协助灾区的各级学校制定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体系,为受灾学生提供服务。
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的18名队员寻访了险象环生的重灾区,没有一个人退缩;寻访了都江堰地区学生较为集中的帐篷学校,耐心细致的为灾区青少年做心理康复救助工作,没有一个人说累;每一位志愿者都掏出腰包为地处偏僻的灾民送去猪肉,为受灾严重校园重建纷纷捐款,没有一个人吝啬;没有水洗脸,没有热饭充饥,睡在湿漉漉草地上,蚊叮虫咬,没有一个人叫苦。为帮助灾区青少年做心理游戏,嗓子喊哑了,胳膊磨破了,汗水浸透了衣服,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立足长远,不仅做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工作而且培训当地教师、家长,播下心理康复的种子,留下不走的心理辅导师队伍。他们是:张立刚、魏东、袁林方、许小安、赵悦玲、王艳、刘历红、李韩莉、蒋宝霞、尚新华、韩团结、张帅、张莹、张英、胡朝锋、黄岩弟、刘万奎、李萌。他们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出发前在国旗下的宣誓:用爱心传递温暖,用行动书写志愿奔赴都江堰,不畏艰险,抚慰创伤,心理助援,帮助灾区,共度危难,抗震救灾,做出贡献。
团中央权益部领导、都江堰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对“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18名团员,参与四川都江堰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发挥心理救援专家团的专业优势,将所学知识与灾区的青少年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造性的总结应用了宣泄法、情景转移法、冥想法、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等方式运用于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康复救助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共青团郑州市委书记高京燕说:“‘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灾区青年心理康复专家救援团’代表郑州,代表河南赴灾区开展工作,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专业的心理志愿服务运用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呈现了不俗成绩。”共青团郑州市委号召全市团员青年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发扬不怕牺牲、不畏艰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学习他们为郑州、为河南争光的意志品质和实际行动,学习他们为构建稳定、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