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登封市委在团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团中央等12部委《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通知》(中青办〔2011〕10号)精神,全面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实现“两个全体青年”政治目标,大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建设,在企业中继续努力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一、始终坚持党建带动团建,加强非公团建工作
一是以中央确定的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契机,坚持眼睛想下、重心下移,努力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借助政府职能部门和新型农民合作社力量,积极在其管理和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推动团的建设;二是抓大带小,对于企业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生产经营和职工人数相对稳定的,推行独立建团,同时培养一大批非公团建骨干力量;对企业规模较小、团员青年数量较少、暂不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按照“地域相邻为主、行业相近为辅”的原则,通过“联合组建”的方式实行联合建团。三是整合资源,注重发挥品牌活动的互促效应,结合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见习基地等工作,整体性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二、逐步配备企业团干,切实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企业团组织的联系,指定1-2名乡镇干部为非公团组织联络人,定期到非公企业走访,在实际问题中指导非公企业开展团建工作,加强非公企业团干部学习培训,做到团的文件不能漏、工作精神不能丢,积极引导他们参与所在乡镇团委的中心工作,开展日常工作。同时,指导他们摸清团员名单。在选择企业团干部时,尽量向企业中层干部或业务骨干靠拢。对仍有顾虑的企业,则先建立青年组织或社团,采取联络员制度的方式,逐步开展团的日常工作,进而在合适的时机建立团组织。
三、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团组织活力
为实现“两个全体覆盖”的工作目标,团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桥梁、纽带、生力军、突击队的作用,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坚持率先突破发展、青年争当先锋的工作思路,以“四有”为目标、以“五好”为标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具体开展好“七个一”活动:1.建设一个信息交流沟通平台,通过飞信、QQ群和微博等加强与普通青年的联系;2.举办一场传承五四,对话企业家——企业形势任务和企业文化宣讲活动;3.开展与我身边的榜样面对面活动;4.进行一次以创先争优为主题的“青年文明号”模范车间(班组)创建活动;5.组织一次导师带徒“青年岗位能手”培养活动(团员示范岗、青年示范岗和技能大赛等活动);6.策划一次青年青春有约联谊活动;7.设计一次以树立企业形象为目标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努力争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十个表率”,着力在青年思想引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全市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加强工作指导,注入工作资源,建立团建指导员队伍,帮助已建非公企业团组织逐步实现“四有”达标,积极培育一批“五好”非公团建示范点,整体提升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
四、创新模式、逐步推进,提高团建覆盖率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要按照“两个全体覆盖”的工作目标,要围绕“建起来、活起来、管起来”三个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不断提高团组织和团的工作的覆盖率。对于缺乏团干部的企业,以选派、帮扶等形式,支持企业规范开展团建工作。当然,团建推进工作也不能一哄而上,要把握“成熟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把团建工作落到实处。
五、创新方式,服务企业,开展丰富多彩团的活动
企业团组织活动的开展要围绕企业经营需要和青年成长需要,赢得企业和青年对团组织的支持和信任。团组织要组织青年开展生产竞赛、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思路调研等活动,积极向企业管理层进言献策,在生产中发挥模范作用,为企业增效减能贡献力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典型事迹,学习优秀青年成才经历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鼓励团员做“四有”青年。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青年“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通过技能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青年素质。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青年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