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郑州市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团建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团委:
为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共青团工作建设,更好地发挥团组织在促进其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现就进一步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1年,全市将力争实现已建立党组织并符合建团条件的非公企业建团率达到100%;产业集聚区建团率达到80%以上;具备独立建团条件的青联企业界委员、青企协会员所在企业建团率达到80%以上。各县(市)区切实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任务分解表执行(见附件二)。同时,推动非公企业团建向“小服务、小商贸、小加工”等规模较小的非公企业延伸,并引导督促已建团组织开展相关活动,使团组织真正做到有利于服务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增收增效、促进企业塑造健康的团队文化,有利于联系和服务青年,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二、多渠道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推广“4+X”团建模式,以党建带团建和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社会机理,发挥团内团外资源,切实推进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落实共青团郑州市十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以党建带团建为基本思路,借助基层党组织力量和党建工作新成果新格局,大力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力争使团建跟上党建工作步伐。
(二)深化产业集聚区建团。全市产业集聚区要逐步建立团组织,并指导集聚区内企业建立团组织,形成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团组织构架。
(三)推动行业建团。积极借助民政、工商、工商联等主管部门、个私协等行业力量,加强联系,争取支持,推动非公企业建团。
(四)利用团属资源建团。以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为契机,发挥兼职团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辖区中小企业建团。同时,发挥青联、青企协和驻外团组织等团的外围组织的作用,在青年组织体系内建立一批企业支持、工作规范、工作活跃的团组织,推进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
(五)其他方式建团。积极探索在专业市场、商业楼宇等非公企业相对集中区建立团工委,依托团工委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逐步建立团组织,不断扩大非公团建覆盖。
(六)植入团的工作品牌资源建团。充分借助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工技能大赛、见习基地、小额贷款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把品牌工作延伸与加强团建结合起来,实现互促双赢。
三、切实增强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
坚持以青年为本,探索共青团组织根本职能、根本属性与非公企业根本功能相融合的工作切入点,大力开展思想性、技能性、娱乐性活动,活跃非公企业团的工作。
(一)加强“标准化团室”建设。标准化团室要具备“七个有”,即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基本办公设施(即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资料柜、图书柜等);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明显团组织标识(即门口有xxx团委(总支、支部)牌子,办公室内悬挂团徽);有团务公开栏(墙上张贴团组织工作职责、共青团组织体系、团组织年度工作计划等);有团报团刊;有规范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团的活动记录。
(二)广泛开展团的各项活动。以“青春奉献十二五 建功郑州都市区”为统揽,结合企业特点和青年需求,积极开展娱乐性、技能型和思想性活动,推动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青年志愿者等品牌活动在非公企业的延伸,帮助广大非公企业青年在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不断增强新建团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加强团干部培训交流。加大对非公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对团干部有步骤、分层次进行教育和培训,从组织上保障团干部的学用结合。各县(市)团委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力争完成2010年以来新建非公企业团干部的培训,帮助非公企业团干部的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完善非公团建工作机制
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涉及多条战线,各县(市)区团委书记负总责,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工作的力度和韧劲,推动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数据录入。为推动企业团建工作,团中央建立了“两新”组织团建数据库,各县市区要安排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信息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工作,确保信息数据的准确与完整。录入时,以各县(市)区为单位及时准确录入非公企业单位的全称、团组织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联系方式以移动电话为准,团市委将以台帐录入情况作为核查依据。
(二)强化工作指导。各县(市)区要定期对新建团组织进行回访,为新建团组织提供工作载体,注入工作资源,推动工作开展。并于每月3日前向团市委报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团工作月报表》(见附件1)。团市委将通过文件、邮件、短信等形式,不定期公布各县(市)区团建和数据录入进度,开展非公团建互查活动,促进各县(市)区的学习交流,形成干工作、比成效、求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总结工作经验。各县(市)区要及时总结本地非公团建工作做法,寻找非公企业建团工作普遍性规律,形成可推广复制的建团模式。要积极树立非公团建的典型,大力宣传非公企业共青团工作,为非公团建营造良好的氛围。
联 系 人:周文君
联系电话:0371-67185145
邮 箱:ZZTSWCQB@126.com
共青团郑州市委
2011年3月21日
附件: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团工作月报表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团工作任务分解表